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马尚书本命醮词 唐末至五代 · 杜光庭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三十九
臣以庸微。
叨承宿运。
谬参职秩。
继忝官荣。
统御戎车。
袭行条令。
或剋收境邑。
除荡奸凶。
外禦寇雠。
内绥疲瘵。
而宴宾犒士。
须有宰伤。
去弊诛邪。
必资刑律。
诚非徇已。
务切安人
窃虑斩决之间。
重轻有失。
伤杀之际。
故误难明。
以此忧惶。
恐贻谴责。
又虑臣行年三命。
或值凶衰。
宿曜五星。
或逢临照。
因其厄会。
遂履凶危。
又恐九祖幽仪。
未蒙迁拔。
六亲滞识。
犹有拘留。
缅长夜以魂惊。
念阴关而心惧。
思罄归依之恳。
仰申荐奉之诚。
辄凭本命之辰。
式备资薰之力。
冥心灵化。
遐想宝坛。
陈醮礼以肃恭。
贡章词而精祷。
伏冀元元锡祐。
大道流慈。
光开泉曲之庭。
诏下酆都之府。
使九元超度。
众苦蠲消。
生神碧落之天。
蜕影朱陵之洞。
福延后嗣。
惠被宗亲。
其有往世愆瑕
无穷冤对。
咸承忏涤。
并使和平。
乞臣罪落书。
生宫注籍。
灾凶弭息。
禄算遐长。
兼祈福介川源。
泽覃远近。
戈鋋早戢。
疵疠不生。
野复耕桑。
人归富寿
洎乎沈潜异质。
冥漠殊庭。
同沐元风。
咸升道域。
誓虔丹恳。
永奉鸿慈。
不任。
元锡赴举序 中唐 · 梁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十八
三闾大夫作九歌。于是有激楚之词。
流于后世。其音清越。
其气凄厉。吾友君贶者。
实能诵遗编。吟逸韵。
所作诗歌。楚风在焉。
初元之明年。予与君贶兄洪俱参淮南军事。
属河外尘起。羽书狎至。
每沈迷簿领之际。一见夫人清扬。
则烦襟洗如也。又常爱其人也。
澹然其静也。旷然其适也。
泛然其无不与也。且从宾荐之礼。
以赴扬名之期。又见其志也。
秋气云暮。芜城草衰。
亭皋一望。烽戍满目。
边马数声。心惊不已。
感离别于兹辰。限乡关于远道。
孰曰有情。而不叹息。
伤时临歧者。得无诗乎。
亡友故秘书省校书郎独孤君墓碣802年 中唐 · 柳宗元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八十八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
呜呼。
唐仁人独孤君之墓。
祔于其父太子舍人讳助之墓之后。
自其祖赠太子少保讳问俗而上。
其墓皆在灞水之左。
今王父营陵于其侧。
故再世在此。
呜呼。
在独孤君之道和而纯。
其用端而明。
内之为孝。
外之为仁。
默而智。
言而信。
其穷也不忧。
其乐也不淫。
读书推孔子之道。
必求诸其中。
其为文深而厚。
尤慕古雅。
善赋颂。
其要咸归于道。
孔子之世。
颜回者。
能得于孔子
后之仰其贤者。
譬之如日月。
而莫有议者焉。
呜呼。
独孤君之明且仁。
如遭孔子
是有两颜氏也。
今之世有知其然者。
其信于天下乎。
使夫人也夭而不嗣。
世之惑者。
犹曰尚有天道。
噫乎甚邪。
君讳申叔。
字子重
年二十二举进士
又二年用博学宏词校书郎
又三年居父丧。
未练而没。
贞元十八年四月五日也。
是年七月十日而葬。
乡曰某乡。
原曰某原。
呜呼。
君短命。
行道之日未久。
故其道信于其友。
而未信于天下。
今记其知君者于墓。
韩泰安平
南阳人
李行谌元固
其弟行敏中明。
赵郡赞皇人
柳宗元
河东解人
崔广略
清河人
韩愈退之
昌黎人
王涯广津
太原人
吕温和叔
东平人
崔偫敦诗
清河人
刘禹锡梦得
中山人
李景俭致用
陇西人
严休复元锡
冯翊人
韦词致用
京兆杜陵人
处分贤良方正等科举人 中唐 · 穆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六十四
朕自郊上元。御端门。
发大号。与天下更始。
思得贤隽。标明四科。
令群公卿士。暨守土之臣。
详延下位。周于草泽。
成列待问。副予虚求。
昧爽临轩。俾究其论。
正辞良术。精义宏谋。
绎之旬时。深见忠益。
言刈其楚。列而第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第三等人庞严第三次等人吕术第四等人韦曙中立李躔第四次等人崔嘏崔龟从任畹第五上等人韦正贯崔知白陈元锡。博通坟典达于教化第四第人李思元
详明政术可以理人第四次等人崔。军谋宏远堪任将帅第三等人吴思第五等人李商卿。
咸以懿学茂识。扬于明廷。
况当短晷之辰。颇著论思之美。
粲然高论。深沃朕心。
永言藏器之规。岂忘絷驹之义。
宠之命秩。允答嘉猷。
其第三等人第三次等人。委中书门下优与处分。
其第四等人第四次等人第五上等人。中书门下即与处分。
王状元1041年 北宋 · 石介
 出处:全宋文卷六二一、《徂徕石先生全集》卷一四 创作地点:山东省泰安市
元舍人君贶执事:人在忧患,则哭号叫诉,以求恤于人。
然忧患有缓急。
若夫坠而入井,非忧患也;
走而蹈于火,非忧患也;
陷于锋刃,值于寇乱,非忧患也;
罹于冻馁,窜于蛮荒,非忧患也;
没于河,溺于海,非忧患也;
覆于珀石,投于汤镬,非忧患也。
何者?
夫入井、蹈火、锋刃、寇乱、冻馁、蛮荒、没河、溺海、珀石、汤镬,不过暴一身于死尔。
自古皆有死,胡忧患之云哉?
而乃哭号叫诉,以求恤于人,是茍避死已,丈夫羞为。
呜呼!
石氏自周、汉以来,至于吾宋之八十一年,百馀祀,自高祖以降至于六世孙七十丧,咸未改葬,此真可以谓之忧患矣。
不哭号叫诉以求恤于人,则无以能济。
兹介所以数百里之外,声尽气绝而继之以泣,以告于执事也。
呜呼!
诸侯五月大夫三月、士逾月而葬,谓之礼经。
是故《春秋》讥缓葬。
石氏之葬,可谓缓矣。
先人三十年营之,迄于今年之八月,志未就而先人没。
当将终之时,制泪忍死,执介手以命于介。
且曰:「汝不能成若翁之志,吾不瞑矣」!
故介自受命以来,十有七月矣,未尝敢一饭甘、一寝安、一衣暖、一饮乐。
坐不敢正席,行不敢正履,终日战战视视,若怀冰炭,若负芒刺。
大惧坠先人之命,移天下不孝之罪,萃于厥躬,小子受谴于明,先人抱恨于幽,七十丧之魂无所依归。
是用今年八月,先人之吉岁嘉月也,以图襄事。
呜呼!
石氏自高、曾以来,以农名,家居东附徂徕,西倚汶,有故田三百亩。
附徂徕者硗确,种不入;
倚汶者虽肥坟,阅岁汶溢为害。
逢岁大有,穗不满三百石,食常不足。
赖先人禄赐,介又幸有秩,姑逃于冻馁之患。
先人没,禄赐绝;
介服丧,秩亦阁。
专以田三百亩,衣食夫五十之口。
去年平原出水、蝗为灾,三百亩之田,不餍水,则饫蝗。
死者固不可忘,生者又不可不养,先人三十年营所葬之资,已为五十口衣食之用。
今兹大事,当用五十万,不干于有道,终不克葬。
尝闻昔代国公太学生,家信至,寄钱四十万为学粮。
有鄀服叫门云:「五代未葬」。
代公即命以车,一时载去,略无留者,亦不问姓氏。
代公其年绝粮,不能成举。
柳河东布衣时,坐酒肆中,有书生在其侧,言贫无以葬,即搜于其家,得白金百馀两、钱数万遗之。
夫人皆有施也,施之宜,谓之义;
夫人皆有恤也,恤之远,谓之仁。
二公之施,至于漏泉,可谓义矣;
二公之恤,及于枯骨,可谓仁矣。
夫德莫大于仁义,德厚者流必远。
故代公富贵功业,光隆于唐,河东文章声名,照映本朝。
介今之穷,过于彼鄀服与书生者。
执事能以代公、河东仁义,拔介之穷而成介之葬,执事之施,固不求报,而介德执事也,当如何焉!
执事念之。
不次。
介叩头泣血,再拜。
九天生神保命斋词 唐 · 武宗皇帝
 出处:全唐文卷七十八
大唐会昌五年岁次乙丑十月乙亥朔十四日戊子。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臣某谨稽首再拜。
虔诚上启至真无极大道元始天尊太上大道玉晨君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元元天皇大帝太上老君玉清大有天宝君上清元妙灵宝太清太极神宝君三宝尊神三宝丈人元都紫微九天太帝君东华南极西灵北真四天君三十六天三十二天君十方灵宝至极天尊五老上帝三景君道德众圣三元君太天帝天师君元洞至极明皇道君三十六部尊经元中大法师三光众圣八景灵君三十六地岳渎正神河海川泽名洞灵山诸化福地得道神仙三界应感一切真灵。臣闻万化之初。
总之者妙道。群灵之表。
冠之者至真。剖判元黄。
裁成品汇。幽明既辨。
主宰有伦。九皇司牧以无为。
八帝统临而有度。洎乎清源斯壅。
元泽不流。舜禹违揖让之风。
汤武起干戈之役。礼乐隳于大朴
俎豆矜其小成。玉帛徒美于争驰。
世道亦悲于交丧。斯所谓时君忘本。
至理莫追。悠悠含生。
步然何怙。是知凝旒负扆。
非道无以宁。至理垂裳。
非德无以立。我国家元元锡祐。
仙李标华。承德明兴圣之基。
高祖太宗之业。庭除六合。
檐庑九围。扇之以薰和。
沐之以渥泽。致之以声教。
正之以诗书。惠露洽于幽阴。
百神咸秩。仁照周于萌檗。
大乐同和。越二百年。
一臻于道。顾惟凉德。
祗嗣洪图。思宏清净之规。
以布寰瀛之福。冥心丹。
属想元经。披太上九天之文。
得元洞生神之旨。将膺宝箓。
首备斋坛。锦币华缯。
金龙白璧。普万天而展礼。
极三境而告虔。所期肸蚃咸通。
昭彰会祉。鹣林鲽水。
咸归仁寿之乡。海外域中。
一变华胥之俗。岂使燕昭上。
独宁三素之云。汉武殿前。
尝降九灵之驾。盖保绥于亿兆。
非企慕于骞腾。列圣众真。
鉴兹冲恳。谨遣道士岳先生修九天宝斋三日四夜
稽首以闻。谨词。
春秋古经后序 南宋 · 李焘
 出处:全宋文卷四六六二、《文献通考》卷一八二、《经义考》卷一八八、《南宋文录录》卷一四、《宋代蜀文辑存》卷五二
汉《艺文志》有《春秋古经》十二篇经十一卷,隋、唐《志》同。
《古经》十二篇十一卷者,本公羊、谷梁二家所传,吴士燮始为之注,隋氏载焉。
又有贾逵《春秋三家经训古》十二卷,《宋三家经》二卷,《唐志》又有李铉《春秋二传异同》十一卷、李氏《三传异同例》十三卷、冯伉《三传异同》三卷、元和国子监修定《春秋加减》一卷。
士燮、贾逵、宋及李、冯、元和诸书,今皆不存,独抱遗经者莫适为正。
盖《公羊》得立学官最先,《谷梁》次之,《左氏》最后,故士燮但注二家,不及《左氏》。
贾逵既立《左氏》,始通三家。
、燮并宋以下《异同》、《加减》文字,悉已亡佚,莫知其举厝何也。
隋末唐初,左学特盛,二家浸微陆德明《音义》、《经籍志》皆亡。)
杜预集解《左氏》,合经传为一,贞观十六年孔颖达承诏修疏。
永徽四年长孙无忌等重上《正义》,丘明传学愈益盛矣,而仲尼遗经无复单行。
学者或从杜解抄出,独存左氏,摈落二家。
陆德明颖达同时于太学自著音义,兼存二家本书,仍各注《左氏》别字,顾亦无决择德明国子博士贞观十七年也。)
贞元末陆淳《纂例》列三传经文,差缪凡二百四十一条,自言考校从其有义理者,然往往亦言未知孰是,兼恐差缪不止二百四十一条,惜啖、赵集传今俱失坠,无从审覆耳(《唐志》陆质集注《春秋》二十卷,又集传《春秋纂例》十卷,《春秋微旨》二卷,《春秋辨疑》七卷,今存者惟《纂例》、《微旨》、《辩疑》耳。)
余患苦此久矣,尝欲即三家所传,纯取遗经,心以为是者则大书之,仍细书其不然者于其下。
数十年间,游走东西,志弗获就。
潼川谢畴元锡来从余游,其治《春秋》极有功,因付以斯事,居三月而书成,旁蒐远引,不一而足,反说以约,厥功弥著。
余抚其书喜甚,亟刻板与学者共之。
司马迁言《春秋》文成数万,张晏曰:《春秋》才万八千字,误也。
今细数之,更阙一千四百二十八字,数最易见者尚尔错误,何况圣人笔削之旨乎?
余乡所谓心以为是者,众未必以为是也,亦独纂例考校从其有义理者云耳。
既心以为是,则于證据操舍必具成说,其说自当别出,兹第刻《春秋》纯经,庶学者相与尽心焉。
仍用《汉志》旧名,题曰《春秋古经》,十二公各为一篇,不复分为十一卷,盖卷第于经义初无当也。
柳文音义序乾道三年 宋 · 潘纬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柳宗元集》附录
韩、柳文章齐驱,当代学士大夫之所宗师。
其为文高古,用字聱牙,读者病之,而尤甚。
纬典教群舒,郡侯陆先生命之为二集训释。
偶见江山祝季宾《经进韩文音》善本,不复增损,因放以音子厚之文。
又见建宁本近少讹舛,乃依其卷次,先之以诸韵《玉篇》定其音,次之以《尔雅》、《说文》训其义,而又参之以经传子史,究其用字之源流。
庶几观其书者,难字过目,无复含糊嗫嚅之态。
若夫推四声子母相生之法,正五方言语不合之󸈠,愧非素习,虽穷年矻矻,仅能终篇;
然曾何补于问学,为之,犹贤乎已。
其间校雠稽考,有学正蔡畴元锡、望江吴󲉙子宽与焉。
义未详则阙之,讵敢以为全尽?
窃有望于博雅君子之删润也。
乾道丁亥腊月云间潘纬书。